Parse error: syntax error, unexpected end of file in on line 1
 呋塞米片治疗水肿性疾病效果怎样 - 宝芝林网上药店

呋塞米片治疗水肿性疾病效果怎样

关键字: 呋塞米片 呋塞米片适应症

时间: 2016-06-01 13:50:01

水肿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不少的影响。呋塞米片是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呋塞米,为白色片。那么,呋塞米片治疗水肿性疾病效果怎样?

呋塞米片治疗水肿性疾病效果显著,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类药物仍可能有效。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呋塞米片的主要成分为呋塞米,对水和电解质排泄的作用。呋塞米能增加水、钠、氯、钾、钙、镁、磷等的排泄。与噻嗪类利尿药不同,呋塞米等袢利尿药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且药物剂量范围较大。

呋塞米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厚壁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结果管腔液Na+、C1-浓度升高,而髓质间液Na+、Cl-浓度降低,使渗透压梯度差降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水、Na+、Cl-排泄增多。由于Na+重吸收减少,远端小管Na+浓度升高,促进Na+-K+和Na+-H+交换增加,K+和H+排出增多。至于呋塞米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厚壁段重吸收Cl-的机制,过去曾认为该部位存在氯泵,目前研究表明该部位基底膜外侧存在与Na+-K+ATP酶有关的Na+、Cl-配对转运系统,呋塞米通过抑制该系统功能而减少Na+、C1-的重吸收。另外,呋塞米可能尚能抑制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促进远端小管分泌K+。呋塞米通过抑制亨氏袢对Ca2+、Mg2+的重吸收而增加Ca2+、Mg2+排泄。短期用药能增加尿酸排泄,而长期用药则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呋塞米片的用法用量为口服,治疗水肿性疾病。起始剂量为口服20-40mg(1-2片),每日1次,必要时6-8小时后追加20-40mg(1-2片),直至出现满意利尿效果。最大剂量虽可达每日600mg(30片),但一般应控制在100mg(5片)以内,分2~3次服用。以防过度利尿和不良反应发生。部分患者剂量可减少至20~40mg(1-2片),隔日1次,或每周中连续服药2~4日,每日20~40mg(1-2片);小儿治疗水肿性疾病,起始按体重2mg/kg,口服,必要时每4~6小时追加1~2mg/kg。新生儿应延长用药间隔。

综上所述,呋塞米片治疗水肿性疾病效果显著。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剂量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然后根据利尿反应调整剂量,以减少水、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的发生。

呋塞米片同类产品 更多>>
呋塞米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