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se error: syntax error, unexpected end of file in on line 1
 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 宝芝林网上药店

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关键字: 青霉胺片 肝豆状核变性

时间: 2015-08-19 15:43:00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为Wilson病(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硬化、基底节损害为主的脑变性疾病为特点,对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深入到分子水平。Wilson病的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30000~1/10 000,致病基因携带者约为1/90。本病在中国较多见。Wilson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比女性稍多,如不恰当治疗将会致残甚至死亡。Wilson病也是至今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病之一,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D-青霉胺(PCA):是肝豆状核变性的首选药物,为强效金属螯合剂,在肝脏中可与铜形成无毒复合物,促使其在组织沉积部位被清除,减轻游离状态铜的毒性。青霉胺与组织中的同类子络合成铜-青霉胺复合物,从尿中排出。本要口服易吸收。药物副作用有恶心过敏反应、重症肌无力、关节病、无疱疮,少数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视神经炎、狼疮综合症。剥脱性皮炎肾病综合征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

临床上一项研究,选取初诊肝豆状核变性患者40例(其中脑型32例,肝型8例),健康对照20名。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测定脑脊液铜、血清铜、24h尿铜、脑脊液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脑屏障指数(AR值)。使用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神经症状评分,用相同方法测定以上指标。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46.9%)脑型WD患者使用青霉胺治疗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症状加重的WD患者治疗后脑脊液铜[(0.083±0.030)mg/L]、脑脊液及血清中NSE[(3.00±1.17)、(6.79±2.20)μg/L]高于治疗前[分别为(0.072±0.027)mg/L,(1.32±0.85)、(3.45±2.09)μg/L,t=3.12、2.53、2.71,P〈0.05],血清铜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分别为(0.37±0.09)和(0.25±0.08)mg/L,t=3.17,P<0.05]。症状加重的患者尿铜排出量显著低于症状改善者。治疗前后AR值[分别为(9.53±3.18)和(12.24±3.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P>0.05)。结论初诊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使用青霉胺后积极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从而也证实了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有效性。

青霉胺目前仍是治疗各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的首选药物。无症状患者亦可长期服用维持量。青霉胺由于对组织驱铜作用迟缓,故不适用于腹型肝豆状核变性等急性型或重症,晚期患者。临床应用青霉胺治疗肝纤维化,但疗效不肯定,不良反应多。青霉胺能抑制该酶的活性,使新分泌出来的胶原不能相互交联,青霉胺对肝豆状核变性有较好的疗效,但对其他原因所致肝纤维化无明显疗效,且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

青霉胺片同类产品 更多>>
青霉胺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