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se error: syntax error, unexpected end of file in on line 1
 首个治疗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药物艾坦(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 宝芝林网上药店

首个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药物艾坦(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关键字: 胃癌 艾坦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时间: 2015-11-15 16:46:42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获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新型药物——艾坦(阿帕替尼)正式在中国上市以来,艾坦(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在国内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在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

根据艾坦(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新品上市分享晚期胃癌三线治疗晚期胃癌。艾坦,即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目前晚期胃癌靶向药物中唯一一个口服制剂。经临床研究证实,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阿帕替尼也是全球第一个被证实在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

艾坦不仅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希望,同时,它还是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家1.1类新药。它的成功上市标志着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中国药企已经走上了由“仿制”走向“创新”的战略性规模化发展道路,推动了中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转型。

填补全球晚期胃癌三线治疗领域空白 研究成果引发全球关注

2013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952,000,中国占47%,其发病率远远高于欧美等国家。在我国恶性肿瘤中,胃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二,每年有352,300人死于胃癌,死亡率位居第三,胃癌已经成为中国特有的多发病。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且胃镜常规检查未普及,我国60%—80%的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到晚期。加上现有治疗手段获益有限,预后差,晚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多不超过20%。近几十年来,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针对晚期胃癌标准化治疗失败后的新药研发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亟需更加有效的新治疗手段。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的问世,正是填补了全球晚期胃癌三线治疗领域的空白。

2013年8月,在线出版的《美国临床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gy) 全文发表了阿帕替尼临床II期的研究结果,引起全球肿瘤专科医师对阿帕替尼的高度关注。2014年,由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进教授共同牵头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II期临床研究成果更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选作大会口头报告并收入2014 Best of ASCO论文。这也是中国胃癌创新药研究第一次在全球顶级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第一次入选该年会优秀论文。据了解,2015年,该项研究成果还将在世界顶级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或《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阿帕替尼体现我国产、学、研结合新水平民族制药企业彰显创新能力艾坦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它的诞生是建设我国医药科技产业创新体系的“结晶”。发布会上,卫计委领导表示,“艾坦(阿帕替尼)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之一,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体系,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扶持为辅、临床科研单位积极参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缩影。”

临床研究对改善肿瘤病人生存质量至关重要,临床研究一直被视为是最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由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进教授共同牵头、全国38家中心共同参与的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II期临床试验则体现了以临床研究作为科研工作主体的医学研究方向。发布会上,参与阿帕替尼III期临床试验的专家们分享了阿帕替尼临床研究的最新数据以及晚期胃癌三线治疗的临床研究成果。

全新的小分子靶向药物 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

艾坦(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的创新药理机制及药用成果。专家指出,阿帕替尼是一个全新小分子靶向药物,更为确切的说,阿帕替尼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的生成,最终达治疗肿瘤的目的。阿帕替尼在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的同时,大大减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阿帕替尼III期研究结果不但证实了阿帕替尼的客观有效和安全性好,同时还证明了它能够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其中,III期研究中的31号晚期胃癌患者已服用阿帕替尼存活44个月。阿帕替尼的问世,为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患者提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与此同时,秦叔逵教授还谈到阿帕替尼研究的新进展,称阿帕替尼治疗肝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临床试验和研究,也都在积极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