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se error: syntax error, unexpected end of file in on line 1
 诺奖得主:记忆存储并不需要突触强化 - 宝芝林网上药店

诺奖得主:记忆存储并不需要突触强化

关键字:

时间: 2017-10-25 12:20:01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存储信息依赖于记忆细胞之间的突触连接增强效应。现在,最新一篇发表在PNAS上的文章却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记忆存储并不需要突触强化。相反,在事件发生后的最初几分钟内,记忆细胞之间的连接模式就足以存储一段记忆了,且存储记忆有另外一种模式!

记忆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3个基本步骤:识记(大脑对事件进行编码)、保持(存储编码信息)和回忆(对记忆进行提取、再现)。这一最新研究关注的是记忆存储这一关键环节,由知名教授利根川进(Susumu Tonegawa)及其团队完成。利根川进曾因“发现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并担任RIKEN-MIT中心神经回路遗传学主任一职。

1 光遗传学技术重唤“遗失的记忆”

2015年,利根川进和团队证实,利用光遗传学(optogenetics)技术可以重新换回“遗失”的记忆。他们发现,因为外伤性损伤、压力或者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类疾病而造成的逆行性失忆,并不意味着记忆存储失效。相反,记忆依然存储在大脑深处,但是提取、回忆过程出现了障碍。

研究人员将参与记忆存储的神经元称为“记忆痕迹细胞”( memory engram cells)。在以阿尔兹海默症小鼠为模型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虽然小鼠在回忆方面有困难,但是记忆依然存在,且能够借助光遗传学“重新找回”。

随后,利根川进团队又开展了一项“记忆系统巩固”的研究,在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中发现了编码相同记忆的“痕迹细胞”。然而,在记忆被编码后的前两周内,位于前额皮质的痕迹细胞处于沉默状态,而海马区的痕迹细胞则比较活跃。随着时间的推移,前额皮质区域的痕迹细胞会转向活跃,而海马区细胞则慢慢变得沉默。

2 沉默的记忆可以在大脑保留至少一周

现在,在这一篇最新的PNAS文章中,研究人员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沉默痕迹形成的细节,以及它们持续的时间、被重新激活的条件。

他们训练试验小鼠,借助轻微的足部电击让它们恐惧被放置于特定的笼子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再次把小鼠放置于笼子里,它们会因为害怕的记忆而静止不动。训练过程中,小鼠的记忆细胞会被标记上一种光敏蛋白,这种蛋白质可以让细胞在光照的刺激下重新激活。此外,研究人员会在训练发生后立即抑制一部分小鼠细胞蛋白的表达。

他们发现,在训练结束后,当小鼠重新返回笼子时,它们不会表现出害怕。但是,当小鼠的记忆细胞被激光激活后,它们会重新因为害怕而四肢僵硬。这些沉默的记忆能够在训练后的8天内被激光“唤醒”。

这意味着,即便记忆不能正常被检索,它们依然会在大脑存在至少一周,并且能够通过刺激突触形成而重新找回来。

3 记忆存储的新机制

基于这些研究,Tonegawa提出了新的假说——负责记忆编码的突触强化,对后期的记忆长期存储并不必须。相反,Tonegawa认为,痕迹细胞之间特定的连接模式能够存储记忆。而且,在记忆编码过程中,这些连接会快速形成,且路径不同于突触增强。

研究团队还试图通过上调PAK1蛋白(促进突触形成),重新激活“沉默的痕迹细胞”。他们发现,这一策略在事件发生后两天进行,能够促进痕迹细胞之间生成新的突触。治疗几天后,小鼠将再次能够记忆、回忆,且能力与正常小鼠无异。

“这一研究揭示,记忆痕迹细胞以特定的连接模式实现特定的记忆存储。这个发现是颠覆性的,因为过去的教科书认为记忆通过突触强化实现存储。” Susumu Tonegawa教授强调道。